一、俄罗斯“黑鹰”的简介
俄罗斯“黑鹰”
1997年9月首次公开披露的俄罗斯“黑鹰”(Black Eagle)主战坦克,一直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随着“黑鹰”主战坦克在1999年6月第三届俄鄂木斯克地面武器展览会上再度展出及随后最新资料的不断披露,“黑鹰”主战坦克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黑鹰”主战坦克采用与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相似的尾舱式大倾角炮塔,车长和炮长的位置分左右布置。车长指挥塔舱门向前开启,顶部安置了3具后视潜望镜,指挥塔四周安装有5具潜望镜,正前方安装了1具热像仪。炮长舱门也向前开启,舱门正前方也有1具热像仪,右侧安装1挺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在炮塔的后部左右两侧各有一组4具烟幕弹发射器。
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自称“黑鹰”坦克底盘是全新研制的底盘,但西方专家认为是在T-80U/UM坦克的底盘上发展而来的,有7对挂胶负重轮和6对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两侧履带均有履带调节装置。为支撑炮塔的重量,第三、四负重轮间距较小。
发动机室顶部采用封闭式盖板,排气口在车体尾部;进气口设在炮塔后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进气的净化程度。
“黑鹰”主战坦克上还安装了许多令西方极其感兴趣的“东西”,如可探测30千米范围内直升机的传感器及神秘的RPz-86M型防雷达探测涂层,这种涂层能有效减少“黑鹰”主战坦克被敌方发现的概率。为保证乘员能在任何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车内安装有空调系统、抗干扰数字化保密通信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独一无二的敌我识别系统等。“黑鹰”坦克的车体高度不到2米,一改T系列的圆形炮塔,而是采用类似西方带尾舱的大倾角炮塔,炮塔前装甲倾斜71度,大大提高了跳弹概率。
为防止二次效应,运用了西方的防护思想,采用隔舱化布置,隔板用耐燃烧、抗拉强度高的复合材料制成。尾舱顶部设置有泄压板。假如弹舱中弹起火,爆炸冲击波就会冲开泄压板向外排出,这样就不会伤及乘员和车辆本身。
车体前装甲与炮塔正面装甲为模块化装甲,可根据威胁随时随地更换。设计单位称,更换时只需打开装甲间的焊接点即可。俄一些防务杂志报道,该坦克主装甲为俄最先进的复合装甲,在性能上可与美国的贫铀装甲相媲美,防穿甲弹与破甲弹的能力分别相当于900毫米和1 4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不管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其炮塔前装甲与车首装甲的厚度要比以前任何一种T系列主战坦克的厚。
车上安装的并不是“接触”-5型反应装甲,而是俄新研制的新型反应装甲。新型反应装甲不但能防破甲弹和穿甲弹的攻击,而且还可以防御带串联弹头的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黑鹰”首上装甲板上并排安装有2排新型反应装甲块(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块。炮塔正面两侧各有7块。为增强对攻顶式武器的防御,反应装甲块从火炮防盾上方向后一直延伸到炮塔顶部后部边缘,覆盖了整个炮塔顶部。安装有新型反应装甲的“黑鹰”主战坦克,估计可以防住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现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
为了加强“黑鹰”两侧的防护能力,在其前5个负重轮(注意T-80U/UM/UM1是前3个负重轮)的上半部侧裙板上安装了反应装甲块,不过与车体上的反应装甲块不同,其外板仍为钢板,而内板则采用三层橡胶压成的橡胶板,为的是防止反应装甲爆炸时内板伤及履带。为了防地雷,“黑鹰”坦克车体前部下方也安装了用橡胶纤维制成的挠性板,用于提前扫除带触杆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另外,“黑鹰”坦克上还安装有“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以进一步增强其防护能力。俄坦克专家评估后认为:安装有“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的坦克,比不装“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的坦克防护能力至少高出3倍以上。如果再加上其本身先进的复合多层装甲和附加反应装甲,那么拥有“三道”防护系统的“黑鹰”坦克,其总防护能力将跻身于当今世界的最前列。
此外,“黑鹰”坦克还配备了先进的“图曼”快速探测/灭火抑爆系统、三防系统和902Б“图恰”热烟幕施放系统等。动力传动系统由1台1 500马力的GTD-1250G HP型多种燃料燃气轮机和静液机械传动装置组成。发动机由3个支座(2个固定,1个活动)固定在动力舱中,这就使乘员在野战条件下用起重机更换发动机只需1个小时。与T-80U/UM的GTD-1250G型燃气轮机相比,HP型燃气轮机能够使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使用寿命延长27%、油耗减少9%。目前,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正在试验安装有一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黑鹰”坦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为了节约燃料,“黑鹰”仍沿用T-80U/UM/UM1使用的功率为18千瓦的GTA-18型辅助发动机。这种辅助发动机的主要用途是,在主发动机不工作时,向全车供电,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燃料,还能大大减少坦克的红外辐射,提高生存力。
“黑鹰”的行动装置为传统结构形式,有2条短销挂胶履带、14个带胶铝制负重轮、12个托带轮、2个全金属诱导轮、2个主动轮和2个履带调节器。悬挂仍然是扭杆弹簧独立悬挂,在第1、第2、第6和第7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另外,车辆用方向盘操控,因此,操作非常简便,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从而使驾驶员能集中精力处理战场、地形等其他情况。
“黑鹰”有1个主油箱和5个外组油箱,主油箱位于车体内,外组油箱位于履带上方。当长途行军时,车体尾部可加装2个容量分别为300升的鼓形副油箱。使用主油箱和外组油箱时,最大行程为400千米。使用副油箱时,最大行程可达到500千米。而且所有的油箱都用1个加油口加油,坦克一次加满所有油箱的时间仅需15分钟。
“黑鹰”坦克有着很强的涉水能力。因进气口在炮塔后面距地面很高,所以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黑鹰”涉水深可达1.8米,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潜水深可达5米,并且潜渡的距离不受限制。
目前,俄国公司可以按照“黑鹰”坦克的标准改装T-64/72/80坦克,改装1辆坦克的费用只有“黑鹰”坦克售价的几分之一,这对于拥有众多T系列坦克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对于囊中羞涩且极需战力提升的俄军装甲部队来说也极具诱惑力。
二、索马里黑鹰事件是什么
黑鹰坠落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由于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落。并引发了整个城市的人攻击美军。下面是我分享的美国索马里黑鹰事件,一起来看看吧。
黑鹰事件的任务开始
联合国决定在索马里维和的1991—1992年,东非小国索马里的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重建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索马里各派军阀对联合国的干预表示不满,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联合国看成其夺取政权的绊脚石,对巴基斯坦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24人伤亡。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重建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美国派精锐部队到摩加迪沙
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的美军也遭到两次伏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派“游骑兵”前往索马里。8月30日,“游骑兵”抵达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单独执行抓捕任务。
派往摩加迪沙的军人都是美军的精英:陆军的特种部队第七十五步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部队第六队;还有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三角洲部队。“三角洲”部队成员都是从各特种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
黑鹰事件的任务过程
这次任务的最高指挥官是“三角洲”部队的负责人盖瑞森。前线指挥所设在一架负责空中指挥的直升机上,由汤姆·马提斯指挥,地面部队由盖瑞哈瑞尔指挥。这架直升机配备有各式无线电装置与地面部队和基地指挥官联络,还具备无线电中继能力,可让基地指挥官直接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另外,3架拥有先进红外线与电视摄影机的0H—58D观测直升机将进展情况实时地传回指挥部。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行动。
10月3日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小鸟”和“黑鹰”直升机迅速从海岸附近的一个临时机场起飞,地面护送车队也随即驶出兵营。先出发的两架“小鸟”直升机在目标大楼南侧狭窄的街道上着陆,第一批“三角洲”队员跳下直升机,向大楼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几颗烟幕弹,然后撞开一扇铁门冲进院子。不等里面开会的艾迪德分子反应过来,“三角洲”队员从大楼后侧的楼梯冲进房间,控制了局面。接着,他们把抓获的24名索马里俘虏赶到一楼,并用手铐把他们的手腕铐在一起,准备撤离。
黑鹰事件的战斗打响
战斗打响后,艾迪德的部队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从四面八方拥来,子弹从美国大兵的耳边呼啸而过。
这时,由丹尼·麦克尼特指挥的护送车队已准时赶到目标大楼。由于一名叫布莱克伯恩的“游骑兵”从直升机上滑下时摔成重伤,麦克尼特决定,由史崔克中士指挥3辆“悍马”车,先将布莱克伯恩送回基地,再用其余的9辆“悍马”车和卡车把索马里俘虏连同“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一起送出城。
史崔克只有24岁,是一个参加过海湾战争和在巴拿马作过战的老兵。他曾多次执行联合国的人道运输补给任务,对摩加迪沙的街道很熟悉。他用“悍马”车护送布莱克伯恩回营,沿途遭到艾迪德派武装分子的层层围堵。他使出浑身解数,将布莱克伯恩安全地送回营地,但他的机**皮拉中弹身亡。
黑鹰事件之黑鹰遭RPG袭击
当后续输送车队装载俘虏准备撤回时,一群又一群的索马里人向美军扑来,他们用AK—47步枪向美军扫射;火箭弹拖着烟尾在空中飞舞;在各个主要路口,索马里人燃烧轮胎,支起路障。担负支援作战的“黑鹰”直升机上的4名“三角洲”部队的狙击手,坐在弹药箱上专挑拿武器的索马里人射击。但一个索马里人倒下,旁边的人迅速捡起武器继续战斗。激战中,RPG—7火箭筒射手击中了代号为“超级61”的黑鹰直升机。
从3架0H—58D观测直升机传回的影像上,最高指挥官盖瑞森清楚地看到了“超级61”坠落的过程及人员挣扎的情形。他命令离坠机地点最近的“游骑兵”迅速前往救援。一架AH—6攻击直升机很快在街道上降落,驾驶员拿着手枪一边击退接近的民众,一边冲出来协助坠机的幸存者将伤员运上直升机。没多久,美军惟一的一架搜救直升机“超级68”迅速飞向该地,搜救人员从绳索垂降下来。但没过多久,这架直升机被子弹击中,驾驶员勉强支撑着让绳索上的搜救人员全部落地,然后成功迫降到摩加迪沙机场。地面上,一辆5吨的卡车在等待装载部队的过程中,被一发又一发的火箭弹打成碎片。这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为了解救幸存的“超级61号”直升机乘员,车队必须先开到坠机地点搭载。他们在负责指挥的直升机的指引下行进。
“超级64”直升机驾驶员麦克·杜伦接到盖瑞森的命令后,代替“超级61”在车队上空盘旋,以火力压制聚集成群的索马里民兵。当“超级64”在空中盘旋了四五圈时,杜兰特觉得直升机好像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巨墙——索马里人用火箭弹击中了这架直升机的尾翼。杜伦的直升机终于坠毁到地面。
原本要撤回基地的车队接到命令,向“超级61”的坠机地点前进。这时,十几名索马里武装民兵沿着与车队平行的街道奔跑,赶在车队的前头寻觅隐蔽地点伏击车队,而没有武装的索马里暴民成群结队地跑向美军为索马里民兵当“挡箭牌”,索马里**则利用人群向美军射击。一名**甚至利用3名妇女作掩护,趴在地上从妇女的胯下向美军开火。此时,对特种部队而言,整个摩加迪沙变成了人间地狱:街道上到处是路障,美军虽然有直升机引导,但在似曾相识的街道上常常走错路,而索马里人则从街道两旁对着马路疯狂射击。
第二架黑鹰坠落
“超级64”上有两名机员和两名机长。杜伦用MP5自卫。高斐纳驾驶着“超级62”在其上空盘旋,大批的民兵和暴民向“超级64”的坠机地点涌来,民兵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杜伦用于交换艾迪德的高级官员,其他的可以消灭。“超级62”的黑鹰直升机上的两名三角洲狙击手盖瑞高登和蓝迪休亚特自愿前往“超级64”的坠机地点救助伤员,之后两名狙击手被蜂拥而至的数百名民兵杀死,杜兰特被俘
黑鹰事件之折叠撤出
担负首批攻击任务的大约160名“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有的躲在车里遭到索马里人的四面围攻,有的被分割包围在从目标区到第一架直升机坠毁地点的各个狙击地点。
夕阳西下时,美军指挥官派“超级66”直升机为城中的部队送去弹药、饮水、血浆等必需品。“超级66”一降落,即遭到步枪和火箭筒的攻击,机身多处被击穿,但侥幸逃回了基地。
为援救身处危险中的特种队员,美军派出第十山地师一个满编连。150名士兵乘坐9辆卡车和12辆“悍马”车,在比尔·大卫的带领下,从城外绕道赶到特种部队的基地。晚上9时30分,由大多数“游骑兵”、所有的“三角洲”队员和没有受伤的空军战斗人员以及第十山地师的部队组成了美军救援部队。深夜11时30分,救援车队向城里进发。由于处处有阻击和路障,车队像一个喷火的巨兽,一路攻击前进,横冲直撞,AH—6直升机在空中掩护。
救援车队与在城中坚守的部队会合。他们把伤员和尸体安置好,随后用手榴弹将两架毁坏的直升机炸掉。等救援部队都上车后,坚守在建筑内的“游骑兵”却挤不上车。于是,他们选择殿后,以装甲车为掩护,一边跑步一边射击,在枪林弹雨中跟着车队,撤出战区后才坐上车。
黑鹰事件的任务结局
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经过半天惨烈的战斗,美军死19人,被俘1人,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这是美军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10月4日下午美国的电视屏幕反复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在地上拖着一具美国特种作战队员的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保护伞;埃及外长穆萨表示,目前在索马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增加新的障碍;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指责美国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围,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德国报刊称,美国正在索马里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
摩加迪沙之战给美国政府当头一棒,克林顿最终认识到应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索马里问题,因为几个月的“围剿”不但没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马里更加得人心。10月5日,克林顿从外地匆匆赶回华盛顿,召开关于索马里局势的紧急会议。10月7日,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单方面规定了美国从索马里撤军的最后期限。美国政府还与艾迪德方面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联合国既未实现在索马里组建一个民主政府的目标,也未实现各部族的和解,却使100多名维和士兵和近万名索马里人丧生。
摩加迪沙之战使美国视地面战为畏途。无论是1998年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11年利比亚战争,美军均采取非接触作战方式———空袭战。这也许是美国人从此战中得出的教训。
猜你感兴趣:
1.美国为什么要打索马里
2.索马里现状的历史背景
3.索马里战争的起因
4.索马里现状的历史背景
5.中国新闻摄影**
三、黑鹰是什么鸟
【三类保护鸟】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有的地方称它为黑鹰。体大小似金雕,但嘴稍细,头细长,颈也较长。上体暗褐色,**棕褐,头部金黄褐色,呈矛纹状羽饰。尾黑褐色,中部具有一条宽的白横带,宽约10厘米。它在空中展开双翅达2米长,再加上在空中旋转,张着一双凶狠发光的眼睛,使它的猎物视之发抖。雌鸟羽似雄鸟,但体型稍大。嘴铅灰色,脚及趾淡黄或暗土黄色,爪黑。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我们对于黑鹰的问题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解决方案。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