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现实世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概念设计--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概念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它不依赖任何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常用的数据模型为ERM(实体联系模型),用到的术语有:实体、属性、联系、键。
逻辑设计--把概念设计得到的概念数据库模式变为逻辑数据模式,它依赖于DBMS。用到的术语有:函数依赖、范式、关系分解。
二、数据库设计的内涵
数据库设计概念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计划要存储有关哪些事物的信息,以及要保存有关各个事物的哪些信息。
三、数据库的六个设计过程
数据库的六个设计过程
1、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进行关系规范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储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扩展资料: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
数据库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与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四、数据库的设计一般经过哪几个阶段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六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如下: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拓展资料:数据库设计(Database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步骤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